首页教育—正文
山东建筑大学研发人工湿地技术 服务山东生态修复
2021年06月01日 15:52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6月1日电(王建华)山东省平度县南村镇的居民开了眼界,家门口那条污水横流、寸草不生的助水河,几年功夫变得让人认不出;现在河水清澈见底,水草丝丝缕缕,岸边鸟语花香,像一个水景公园。生态环境的变化来自南村污水处理厂和助水河之间的那一片人工湿地。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张克峰教授团队承担了南村污水处理厂水质净化项目,研发了改善生态环境的人工湿地技术。和天然湿地不同,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人工湿地不但具有天然湿地的景观效果,更重要的是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用来改善环境,生态提质。

  过去人工湿地技术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包括生态系统在冬天运行不稳定,持续性较差;水生植物下面的过滤系统容易堵塞,使用3年就开始堵,5年基本作废;还经常需要人工或者机械控制排水,无法自动运行等。

  张克峰团队逐一攻克难关,先后发明了“独家的双布水技术”“独创的导膜技术”“独特的自动虹吸出水技术”,申请专利10余项。该技术突破了传统人工湿地的技术壁垒,可实现持续不堵塞运行,目前可观察到运行10年不堵塞,并且运行能耗接近于零,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生态处理技术。在2020年疫情期间,就带动间接就业1500余人,生态恢复面积达1.7亿平米,给附近居民带来青山绿水。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在多个潜流人工湿地项目中,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平度南村污水处理厂流出的尾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流经人工湿地后,达到地表三类标准,可以作为饮用水源水使用。这片人工湿地,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每天处理1万方污水,极大改善了附近区域的生态环境。

  此外,2020年,由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陈淑芬副教授指导、赵建军博士负责的“绿之行:共建绿色家园——农村污水生态化处理之路”曾获2020年第六届互联网+大赛山东省金奖、国家铜奖,此前从未有项目获得该比赛国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同年,获得“北控水务杯”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最佳科技成果奖”。

  近日,创新创业项目“绿之行:共建绿色家园——农村污水生态化处理之路”作为山东建筑大学入选项目,参加了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献礼建党100周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展”,得到了山东省教育厅领导高度关注与鼓励。参展期间,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专门来到展位前,仔细询问了该项目的技术特点、生态与社会效益,希望将来该项目能更好服务于污水治理,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我校于德湖校长带领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前来参观,并对项目团队表示关心和鼓励。

  入选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展,是山东建筑大学重视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双创工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下一步将继续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为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丰厚资源和广阔平台,为国家建设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完)